现代人知晓的诗句大多都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春秋战国时代,几乎都是四言诗句,虽然后世也有,譬如曹萌德所著的《观沧海》,但大多都是五言七言,因为字数越多,对于文字领域的拓展和意境的拓展就越高。
《诗经》一书中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时期的诗歌,一共三百一十一篇,故称为诗三百,西汉是被尊为儒家经典,传闻为孔子编订。
在该特异点中,孔子也给白觉提到过诗三百,这便是孔仲尼自己编订的,并且因为他练气长寿,诗经也本该不断扩充,然而因为诸国战乱不休,读书人越来越少,诗经的收集也非常困难,外加上诗歌质量层次不齐,创作难度高,如今的诗经也仍然只有三百一十一篇。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经常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增强说服力,倒不是他们多么的想用,而是没有代替品,诗歌的数量本身就很少……也只有两千多年文化累计下来,才有了这么多的名言佳句随便引用,可在战国时代,出口成章的读书人都很少,更别提七步成诗的诗人了。
白觉并不抱有很高的期待,连想法都是凑凑热闹就行了。
有着两千年文化底蕴的他可不想拿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的诗去欺负这群战国时代的学子们,那也太厚颜无耻了。
直至那群女子们各自散开回到了位置后。
孟珂坐在了他的左侧,荀卿坐在了他的右侧,两名女子默默不言语,但视线中均是有着催促之意。
“emmmm……”
白觉额头流下一滴冷汗。
“这是逼我作诗么?”
“念那句大人的诗可以么?”
——
第四百四十章 念诗(上)
念诗?
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会念诗的。
那位大人又不存在与这方天位宇宙,我念了是也没有恶民恶膜秒没命,没任何意义,加一秒又不会加,只能这样平平淡淡的才能维持的了生活。
“你们别这样看我,有点慌。”白觉咽下一口吐沫,尴尬的笑着说:“我现在手在抖,一直都在抖,我现在也搞不清楚你们到底想怎么办,我说什么你们不给我反馈,我怎么回答才好?”
念着上单圣经疯狂致敬的白觉显然没能向以往一样糊弄过去。
孟珂与荀卿各自坐在了桌案前,没有再看他一眼,也没有给他什么反馈,反而搞得白觉坐在中间的位置浑身不自在,总觉得谁在耳边唱着某一首著名的BGM。
——放肆,是谁在放狐狸精!
白觉心神不宁的时候,台上已经依次有人上了高台开始吟诗。
四言诗并不算多么困难的体系,字数较少,容易对上平仄,再加上战国时代有很多字都有音阶重叠,实际上本该有很多诗句流传下来,然而出来诗三百之中收录的诗句之外,很少有什么著名的诗句流传。
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往往都是著书立传,而不是流传出什么诗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