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玄鼓】
【青玄古铜所铸之鼓,诸葛亮之手创,规格:底径四尺七寸九分、面径四尺六寸五分、高二尺六寸三分】
【诸葛亮南征之时,此鼓曾作为战阵之用,经其妙手改良,既能发号施令,又可炊煮膳食,实乃兵家法宝,兼备民生之用......】
....
方阳审视着系统描绘的文字,面上浮现一丝奇异之色,心中暗赞诸葛亮果非凡人。
在《三国演义》中,他几乎被描绘为神一般的存在。
而正史之中,虽未至如此神通广大,其才智亦不容小觑。
世人皆知诸葛亮擅长治国,但无论如何,他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深邃的印记。
否则,今日亦无wuhouci以纪其功绩。
陈风见土层已清,好奇地踱步过来询问:“如何?这究竟是文物,还是普通的铁桶?”
方阳闻言淡笑,拂去青玄鼓上的尘埃:“瞧此处,鼓身上雕有纹饰,岂有铁桶这般讲究?”
“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形状倒似一面鼓!”
“不错,这正是鼓!”
“啊?青铜鼓?青铜质地脆弱,敲击岂非易碎?”
方阳轻描淡写地回应:“此乃三国时期之物,名为青玄鼓,由诸葛亮亲手所制!”
“诸葛亮?”
此言一出,围观者皆为之惊叹。
自古以来,诸葛亮的拥趸众多。
闻此物为诸葛亮所创,众人皆兴致盎然。
陈风也颇感新奇,他从未见过此类事物。
诸葛亮生平创造无数,木牛流马与诸葛连弩最为人所熟知。
至于青玄鼓,不仅陈风,连方阳也是初次听闻。
然而,方阳接下来的一席话,令众人瞠目结舌。
“其实,馒头也是诸葛亮所创,且与这鼓息息相关!”
方阳言毕,众人皆愣住。
馒头太过寻常,人人每日所需,却鲜有人知晓其来历。
谁能料到,馒头竟与声名赫赫的诸葛亮有所关联。
仿佛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方阳含笑:“你们或许感到惊讶,其实面食早已存在,只是那时不称作馒头,而是另有一名,唤作馍。”
此刻,路旁不断有人下车奔向这里。
工头已感头痛,今日之事透着古怪。
新来的粉丝见方阳正在解说,纷纷掏出手机录像。
对于馍,大多数人都不陌生。
尤其在东北,这是主食之一。
那里少食米饭,配些菜肴,馍一卷,一顿饭便解决。
“眼前这青玄鼓,乃是诸葛亮南征之际,军中所用之鼓,经其改良后,日间可供炊事,夜间则用于预警,可称得上移动的军事物资。后世尊其为青玄鼓!”
“而我刚才提到的馒头,与此南征关系匪浅。今日西南之地的馒头,与他处有所不同。”
“西南的馒头,指的竟是蛮夷之首!”
此言一出,周围一片哗然。
馒头居然与蛮夷之首扯上了关系。
细思之下,两词发音确有相似之处。
方阳续解笑道:“此事源自一典故,当年诸葛亮南征,于公元225年,经过一年筹备,亲率大军南下。”
“行军之时,有一重要习俗,即出征前须捉敌一人,斩首祭旗!”
“完成此俗,象征吉祥,大军即可出征。”
“诸葛亮既要尊重习俗,又觉此法残忍。他令厨子制成了巨型面团,捏成南蛮人的头部模样,披甲戴衣,再以鸡血、狗血涂抹,最后用刀割开,以此完成祭祀。”
方阳解说之际,陈局带领数十名警员赶到。
所幸现场人数尚少,暂且稳定。
一路上,陈局心惊胆战,若昨日之况重现,必然难以掌控。
届时若生事端,绝非小事。
陈局的到来,让工头更为困惑,工友纷纷放下手中工作,聚拢观瞧。
人群不觉间围成一圈。
陈局拉起警戒线走向方阳,一脸无奈:“你这博物馆再不开门,西海市可要乱了套了!”
“啊?”方阳一怔:“为何?”
“难道你不知你博物馆现况?”
方阳想了想,开业至今自己从未涉足,怎知其状?
“何种情况?人满为患?”
陈局自嘲一笑:“人满为患?告诉你,排队已排到数里之外,你自己瞧吧,这地儿已被曝光,不出意外今日人潮比昨日更多,我看你今日如何应对!”
“不会吧!”方阳瞪大双眼,环视四周的粉丝,顿感压力倍增。
“那个...陈局,我一直觉得你是位好局长,好警察,你定会保护我这柔弱的平民百姓,对不对!”
陈局见他模样,气笑:“你还有脸说,还不是你一手造成!”
“咳咳~~陈局,我的安危就托付给你了,我还要继续直播,先不聊了哈!”
言罢,他无视陈局锐利的目光,继续解说。
“刚才说到祭祀,斩馒头!当时军中不仅有汉人,还有南方蛮夷之人。”
“南蛮之人得知此事,深感诸葛亮的仁慈,皆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