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1916年7月下旬</h5>
自从比利动身去了法国后,艾瑟尔一直翻来覆去想着他到底是死是活。她知道自己有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跟米尔德里德同寝的一晚让他告别了处男之身,这让艾瑟尔很高兴。“我让你弟弟得逞了,”米尔德里德在他离开后十分随意地说,“可爱的小伙子。威尔士像他这样的还多吗?”但艾瑟尔不相信米尔德里德真的这么薄情,这都是她装出来的,因为现在每天晚上祈祷时,伊妮德和莉莲都在乞求上帝看顾在法国的比利叔叔,把他安全送回家。
劳埃德几天后害了严重的胸部感染,艾瑟尔难过极了,眼看他呼吸困难,绝望之中只得把他抱在怀里轻轻摇晃。她生怕孩子死掉,懊悔她的父母一直都没见过他。等他稍好些了,她便决定带他回阿伯罗温。
她在离开整整两年之后重回家门。这一天下着雨。
那地方没有多大变化,但她情绪低落。她活了二十一岁,还是在伦敦生活后,才第一次发现整个阿伯罗温都是同一种颜色。一切都是灰色的:房子、街道、煤渣堆,还有沿着山脊游动的那片阴沉暗淡的积雨云。
下午三点前后,她走出火车站,觉得很疲惫。怀里抱着十八个月大的孩子颠簸一路实在辛苦。劳埃德很乖,总是露出小小的牙齿微笑,很讨乘客们的喜欢。不过,麻烦事一样也少不了——在摇晃的车厢里给他喂奶,去臭烘烘的厕所换衣裳,吵闹的时候哄他睡觉。这一切都得当着陌生人的面,让她感到神经紧张。
她把劳埃德背在背上,手里拎着小行李箱穿过站前广场,走上克莱夫街的斜坡。很快她就气喘吁吁了。这又是一件她疏忽了的事情。伦敦大多都是平地,但阿伯罗温到处是陡峭的山坡,去哪儿都免不了爬上跑下。
她不知道自己离开后这里都发生了什么。比利是她唯一的消息来源,但男人不那么喜欢传闲话。毫无疑问,在一段时间内,她本人曾是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不过,总会有新的流言蜚语取而代之。
这次回家她又会成为重大新闻。艾瑟尔带着孩子从街上走过,几个女人直直瞪着她。她知道她们在想什么。艾瑟尔・威廉姆斯,自觉高人一等,可现在又回来了,身上穿着旧衣服,怀里抱着个学步的孩子,没有丈夫。她们会说,骄者必败,那一副副同情的样子难掩她们内心的恶意。
她走进惠灵顿街,但没有直接往父母家去。父亲跟她说过永远不要回来。她给汤米・格里菲斯的母亲写过信。由于她丈夫火热的政治信仰,人们称她为“格里菲斯社会主义者太太”(同一条街上还住着一个“格里菲斯教会太太”)。格里菲斯一家不是非国教徒,他们不赞成艾瑟尔父亲的强硬态度。此前,艾瑟尔留汤米在伦敦住了一晚,格里菲斯太太很乐意予以回报。汤米是独子,他参了军,家里空出了一张床。
爸妈都不知道艾瑟尔回来了。
格里菲斯太太热情接待了艾瑟尔,柔声跟劳埃德说话。她以前有过跟艾瑟尔同龄的女儿,后来得百日咳死了——艾瑟尔一下子想起这个女孩,她一头金发,名叫格温妮。
艾瑟尔给劳埃德喂了奶,又换了衣裳,随后坐在厨房里喝茶。格里菲斯太太注意到她手上的结婚戒指。“结婚了,是吗?”她说。
“守寡了,”艾瑟尔说,“他在伊普尔战死了。”
“啊,真可惜。”
“他也姓威廉姆斯,所以,我也就不必改姓了。”
这个说法会传遍整个镇子。有人会质疑是否真有这么一个威廉姆斯先生,是不是真的跟艾瑟尔结了婚。他们相信与否并不重要。一个假装结了婚的女人可以被人接受;而一位被确认的单身母亲,就等同于无耻的荡妇。阿伯罗温的人有他们自己的原则。
格里菲斯太太说:“你什么时候去看你妈啊?”
艾瑟尔不知父母见了她会是什么反应。他们也许会再次把她赶出家门,也许会原谅一切,又或者会找到某种办法谴责她的罪孽,同时让她留在身边。“我不知道,”她说,“我很紧张。”
格里菲斯太太表示同情:“唉,话说回来,你爸爸虽说脾气暴躁,但他还是爱你的。”
“人们总是这么认为。他们都说,你父亲心里是爱你的。可他把我从家里轰了出来,这还能算是爱吗?我不知道。”
“谁都这样,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做起事来就不管不顾,”格里菲斯太太安慰说,“尤其是男人。”
艾瑟尔站了起来。“算了,我看也没必要往后拖了。”她从地上抱起劳埃德,“来吧,宝宝,该让你见见外公外婆了。”
“祝你好运。”格里菲斯太太说。
威廉姆斯家的房子跟格里菲斯家只隔着几户。艾瑟尔希望她父亲恰好不在家。这样,她至少能跟母亲多待一会儿。母亲没那么严厉。
她想敲门,但觉得这太可笑了,便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她进了厨房,这是她度过人生大半时光的地方。爸妈都不在,只有外公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打瞌睡。他睁开眼睛,一开始有些疑惑,然后便亲切地说:“是我们的艾丝啊!”
“你好,外公。”
他起身朝她走过来。他更加衰老了,扶着桌子走过这小小的房间。他吻了吻她的脸,转过来看小宝宝。“哦,看看,这个是谁呀?”他高兴起来,“难道这是我的头一个曾外孙吗?”
“他叫劳埃德。”艾瑟尔说。
“多好的名字!”
劳埃德把他的脸紧贴在艾瑟尔的肩膀上。
“他很害羞。”她说。
“噢,是我这个白胡子的怪老头吓着他了。他会习惯我的。坐下,我亲爱的,跟我说说你的事。”
“我妈呢?”
“去合营店买果酱去了。”当地的杂货店现在变成了合营商店,与客户共享利润。这种店铺在南威尔士很普遍,“她马上就会回来。”
艾瑟尔把劳埃德放在地板上。他开始探察房间,扶着四周牢靠的地方摇摇晃晃往前走,就像外公那样。艾瑟尔说起她在《军人之妻》当经理的工作——跟印刷工打交道,分发一捆捆报纸,没有卖掉的再收回来,吸引人们刊登广告。外公好奇她怎么知道该如何应付这些工作。她承认是跟茉黛一道完成的,她们两人相互合作。她发现印刷工很难相处——他不喜欢听女人的摆布,但她很擅长销售广告版面。说话间,外公摘下他的表链,让它悬在手腕上,也不去看劳埃德。孩子盯着闪光的链子,朝这边走了过来。外公让他抓住它。马上,劳埃德便靠在外公的膝头,摆弄起那块手表来。
待在这间老房子里,让艾瑟尔有种奇怪的感觉。在她的想象中,这里该有一种熟悉的舒适感,就像一双穿了多年,已经合脚的鞋子。但实际上她隐约有些心神不安。这里更像是一个熟悉的老邻居的家。她的眼睛一直瞧着那块褪色的刺绣样布,上面是破旧不堪的《圣经》经文,纳闷为什么她母亲十几年都不换掉它。她没有那种归属感。
“你们有比利的消息吗?”她问外公。
“没有,你有消息吗?”
“自从他去法国后就没消息了。”
“我估计他参加了索姆河边的那场大战。”
“千万不要。听说那一仗打得很惨。”
“唉,是啊,传言是这么说的。”
现在也只能相信传言,因为报纸上都是好消息,轻描淡写,含糊其词。但不少伤员已经送回英国国内的医院,他们口中透露的指挥不利和血腥屠杀让人听了毛骨悚然,消息就这样传开了。
妈妈走进门来。“这些人整天站在店里聊天,好像再没有别的事情好干了——哦!”她猛然站住了,“哦,我的天,是我们的艾丝?!”她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艾瑟尔抱住她。
外公说:“你看,卡拉,这是你的外孙,劳埃德。”
妈妈擦了擦眼睛,把他抱了起来。“看看,他多漂亮啊!”她说,“瞧这卷卷的头发!跟比利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劳埃德盯着她看了一阵,接着大哭起来。
艾瑟尔只好把他抱过来。“最近他不知怎么变得娇气了。”她抱歉地说。
“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这样,”妈妈说,“你就多享受享受现在吧,很快他就变了。”
“爸爸去哪儿了?”艾瑟尔问道,尽量显得轻松自如。
妈妈显得有点紧张:“他去卡尔菲利参加工会会议了。”她看了一下表,“现在该回来喝茶了,除非他没赶上火车。”
艾瑟尔猜到妈妈心里希望他晚些回来。她也是这么想的。她希望危机到来之前能多跟母亲待一会儿。
妈沏好了茶,把一盘威尔士糖糕饼放在桌上。艾瑟尔拿了一块。“我两年都没吃过这个了,”她说,“真好吃。”
外公高兴地说:“这才是我说的好事。这里有我的女儿,我的外孙女,还有我的曾外孙,大家全在一间屋子里。有了这些,一个人这辈子还求什么呢?”
艾瑟尔想,有些人会觉得外公这辈子过得不怎么样,整天坐在烟气腾腾的厨房里,穿着他唯一的一件外套。但他很感激自己的命运,而她至少今天让他过得很开心。
就在这时,爸爸回来了。
妈妈正说着话:“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有一次去过伦敦,但你外公说……”门开了,她立时收住了话头。几个人全都抬头去看——爸爸从街上走进屋,穿着开会的外套,戴着平顶矿工帽,走上那段斜坡让他热得冒汗。他一步跨进屋里,然后站住了,瞪着眼睛。
“看看谁在这儿,”妈妈强作欢颜地说,“艾瑟尔,还有你的外孙。”她紧张得脸色发白。
他一言不发,也没去摘掉帽子。
艾瑟尔说:“你好,爸爸。这是劳埃德。”
他看也不看她。
外公说:“小家伙多像你,戴,嘴巴那儿,看到没有?”
劳埃德感觉到房间里的敌意,开始哭了起来。
爸爸还是一言不发。艾瑟尔明白自己犯了个错误,不该冷不丁出现在他面前。她一开始就不打算给他机会禁止她进家门。但现在她看出自己突然出现迫使他采取防守姿态。他脸上显露出被逼无奈的表情。你永远不该把爸爸逼到墙角,她想。
他的脸色愈发固执,看着他的妻子,说:“我没有外孙。”
“唉,别这样。”妈妈哀求着。
他的表情依然僵硬。还在那儿站着,盯着妈妈,不说一句话。他在等待着什么,看来,如果艾瑟尔不走,他就会一直站着不动。她哭了起来。
外公说:“唉,天杀的。”
艾瑟尔抱起劳埃德。“对不起,妈,”她抽泣着说,“我想也许……”她哽咽了一下,没法把话说完。艾瑟尔抱起劳埃德从父亲身边走过。而他把脸转向了另一边。
艾瑟尔走出去,狠狠摔上门。
每天早上,等男人们下了矿井,孩子们被送到学校里之后,女人们就开始在外面干活。她们清扫便道,打扫门前台阶或擦洗窗子。有些人去商店或外出干别的事情。艾瑟尔想,她们需要走出自己的小房子,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知道生活并不局限在草草垒起来的四面墙壁之内。
她站在“格里菲斯社会主义者太太”家门外,倚靠在墙上晒太阳。前后街道上的女人都找机会待在阳光底下。劳埃德在玩球。他看见别的孩子扔球,也想学着他们的样子,但没有成功。艾瑟尔寻思着:投掷动作其实并不简单,要同时调动肩膀、手臂和腕子才能完成。手指必须在胳膊完全伸展开的时候松开。劳埃德还没有掌握这个,手指松开得太早,有时还会把球扔到肩膀后面,或者松开晚了,根本就扔不远。但他一次次尝试着,艾瑟尔觉得他早晚会成功,最后就再也忘不掉了。直到你自己有了孩子,才会发现他们到底有多少东西要学。
她无法理解父亲怎么会拒绝这个孩子。劳埃德没做错任何事情。艾瑟尔自己犯下罪孽,但大多数人都一样有罪。上帝已经赦免了他们的罪过,爸爸又有什么资格来评判呢?这让她很气愤,同时又感到十分难过。
邮局的那个男孩骑着小马进了这条街,然后把马拴在厕所边上。他叫杰兰特・琼斯,他的工作是投送包裹和电报,但今天他好像没带任何包裹。艾瑟尔突然感到浑身一冷,好像天上的太阳被阴云遮住了。惠灵顿街的电报很少,通常都是坏消息。
杰兰特走下斜坡,背对着艾瑟尔朝另一边走去。她松了一口气——看来没有她家的事。
艾瑟尔又想起茉黛女勋爵写给她的那封信。她们跟其他妇女一道发起了一场运动,争取让妇女选举权成为军人公民权改革讨论的议题之一。她们目前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确保阿斯奎斯首相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茉黛得到的消息是,首相避开锋芒,把问题全都推给一个名为“议长会议”的委员会解决。不过茉黛说这样也好。下议院会进行平静的公开辩论,用不着一个个做戏似的公开演讲。也许常识最终会占上风。尽管如此,她仍在想尽办法弄清阿斯奎斯选哪些人进入这个委员会。
隔着几个门口的坡上,外公从威廉姆斯家的房子里走出来,坐在低低的窗台上,点上他这天的第一斗烟。他看见了艾瑟尔,笑着跟她挥手。
街道另一边是米妮・庞蒂,乔伊和乔尼的母亲,她正拿着一根棍子拍打地毯上的灰尘,咳嗽了几声。
格里菲斯太太端着铲出的炉灰从厨房里走出来,把它们倒进了土路边的灰坑里。
艾瑟尔问她:“我能干点什么?要不要帮你去合营店买东西。”她已经收拾了床铺,洗了早餐后留下的碗碟。
“好吧,”格里菲斯太太说,“我马上给你列张单子。”她喘着粗气斜靠在墙上。笨重的身形让她稍一劳作就喘不上气。
艾瑟尔发现街道那头发生了一阵骚动。有几个人高声喊起来。接着,她听到了一声尖叫。
她跟格里菲斯太太面面相觑,随后艾瑟尔抱起劳埃德,几个人连忙往厕所那一边的街尾跑去,看看出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