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台州又在南海,有着比较长的海岸线,还有一些海湾。
按照工部、将作监那边制定下来的建设码头规则,在台州建造一个码头,应该也能符合条件。
更为关键的是,台州属于岭南的东南之地,在这里建造码头和造船厂,也能带动岭南之地的发展,让这里的百姓们也有一个养家糊口的生计。
毕竟,一个码头建立起来,就会容纳很多往来的商船。
商船的货物不管是上船,还是下船,都需要搬运工,一个码头就能够养活几百个家庭。
再加上,这造船厂也需要很多工匠。
原本在将作监的一些少匠,其祖籍在岭南那边的,就可以有机会回到祖籍之地。
好是好,但是也不是最好的方案。
像是崔民干就推荐惠州,因为惠州靠近贺州。
以后,从西方回来的货物,就可以从惠州到贺州,再从贺州到京师。
而且,崔仁师已经带走了不少崔家的子弟。
若是发展惠州,就可以让崔家的子弟有机会揽功,从而获得晋升的机会。
再加上,惠州又靠近琼州。
而琼州则是赵王陈平安的领地。
想来,赵王陈平安也更有此意吧?
也有人建议,直接在越州的海边建立码头和造船厂,因为这里更加靠近西方。
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南沿着海岸线就能够最南海域,从那海峡穿过,就可以航行到天竺、大食等地。
更有人建议,直接在兰那泰(泰国)之西的地方建立一座和越州一样的重城,在那里建造一个码头和造船厂。
这样一来,岂不是更容易从这里到达西方,甚至是更西的地方?
从西方带回来的货物,停靠在兰那泰的码头,再通过陆运,最好是大型蒸汽机车运输到越州,再从越州到永州、彬州,北上九江,再以水路到达襄州,最终抵达京师。
最南的海峡并不太适合航行,那里的海盗比较多,也比较猖狂。
大唐的商队时不时就遇到了当地的海盗,他们为了抢夺大唐商队的船上的那些物品。
都是连命都不要了。
都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还是让大唐的海军们有一些头疼。
总之,对于在南边建立造船厂和码头,大家的意见都比较多。
对于这件事情,李世民和陈平安也有过讨论。
用陈平安的话来说,不如一劳永逸,直接在兰那泰的西边海岸建造一个大型码头。
兰那泰如今也是向大唐俯首称臣了。
程咬金、薛仁贵带兵驻扎在越州,对兰那泰、吉篾(柬埔寨)等地,就是一个非常强的震慑力。
不然,大唐的西南丝绸之路恐怕是很难建立起来。
这些地方也都是野蛮之地。
很多百姓甚至是衣不遮体,一个一个穿着树叶、藤蔓等编制的东西当做衣服。
要不是大唐发展岭南,很多商贾们从西北转战西南,带来了很多很多货物。
这里的百姓们的生活,可能连吐谷浑的百姓都跟不上。
李世民虽然已经有了想法,但是却并没有直接独断专行,而是让百官们各抒己见。
大家一起商讨。
“台州之地,虽在岭南,却也只是在岭南之东。”
“若是我们的商船可以到达这南瞻部洲之地,在台州建立码头和造船厂,也是最好的方案。”
“但是我们的商船现在还没办法横跨这么大的海域,最后到达南瞻部洲。”
“故此,在台州建立码头,大唐的商船从台州出发,还要走很长一段海岸,才能够穿过南部海峡,到达西方。”
李世民抬起手,让大臣们安静下来。
他开始分析着。
“至于这惠州之地,也是如此,诸卿也听闻过南部海峡海域的海盗。”
“这些人比当年的突厥人还要野蛮。”
“为了大唐商船上的货物,如疯狗一般抢夺。”
“大唐海军如今虽然有着火霹雳,可是出征三次有余,至今还没能完全剿灭这南部海峡海域的海盗。”
“朕以为,当先应该饶过南部海峡,才能保证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李世民这么一说,大臣们也都明白了。
陛下这是想要把码头建立在兰那泰的西边海岸了。
王珪这是站起来,躬身道:“陛下,兰那泰之地距离大唐十分遥远,不仅如此,兰那泰又是番邦。”
“我们又如何在兰那泰的地方建立我们的码头?”
“一旦我们辛辛苦苦完工,还没使用,却被兰那泰抢占,又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霸气道:“区区一个兰那泰想要抢占大唐的码头,他若敢抢,朕就让他后悔做出这个决定!”
这时,马周也站出来了。
他开始讲述着一些数据,比如,从开辟了西南丝绸之路,建立了西南海上丝绸之路,大唐的商队们从南部海峡一共往返了几次,又发生了多少次的海盗抢劫商船的事,又有多少商贾们死于海盗之手。
当这些数据摆在了大臣们的面前的时候,该怎么做,其实也就清楚了。
“陛下,臣以为,这码头应当在兰那泰建立,一则可以饶过南部海峡,减少风险。”
“二则,也能缩短行程,在南部海峡航行的时间,若是没有海盗,自然要快一些,但是有着海盗在,就必须要小心海盗们拦路抢劫。”
“这时候,从路上的越州直接到达兰那泰的西海海岸,修建一条直道,相对来说,也更快更安全。”
“三则,兰那泰如今已经是俯首称臣,那边还是未曾教化之地。”
“大唐既然是天朝上国,理应教化万民。”
“如今已经教化了突厥、吐谷浑、吐蕃、高句丽、东瀛等番邦,也不差兰那泰一个。”
“四则,如今的安西都护府地广人稀,以前设立的驿站、县州一级的官吏,如今还有不少。”
“臣以为,当把这些官吏撤出一部分,前往兰那泰之地,负责建立重城和码头还有造船厂。”
安西都护府那些靠近着沙漠、戈壁等地的百姓们,都被迁移到了河套之地。
而那边的官吏还有不少。
安西都护府已经不需要这么多的官吏了。
他们在安西都护府那边也没什么事情可做,还拿着俸禄,再加上,这些官吏自己也不想继续呆在这个连喝水都是一个大问题的地方。
马周的建言,也引起了不少官吏们的支持。
就连王珪等人,也都是权衡之后,选择了支持马周的建言,撤出一部分安西都护府的官吏,让他们去兰那泰。
同时,又想到一点,在台州、惠州等地建立码头和造船厂,当地是有着官吏的。
若是在兰那泰之地建立重城、码头、造船厂,就相当于是从头开始,需要的人手更多。
这也是一个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