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死亡(1 / 2)

🎁网红美女,夜夜笙歌

<h4>1</h4>

那是一只不祥的猫。

浑身黑色,一双亮绿的眼睛在夜里发光。

没有人知道它从哪儿来,也没有人说得清它是什么时候来的。它从不翻垃圾,不吃别人的食物,口渴了就到水房喝水。它很聪明,懂得如何扭开水龙头。

十年前,我刚到这家医院工作,就常常能看见这只猫。它隔三差五来病房里“散”步,巡视着病房里的病人。有时候它会跳到某个病人的床上,静静地注视着他,直到查房护士将它赶走。而那些被它注视过的病人,总会在当天晚上去世。

大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Death,死亡或死神的意思,我喊它戴斯。

我倾向于认为,一切不过是巧合。我们只记住了那些死去的病人,却忽略了它注视过的并没有死去的病人。

为了说服其他同事,我还特地做了一个统计: 一个星期我上班六天,休息一天,值夜班一天,一个月三十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统计了整整半年。不过统计结果并没能支持我的看法。半年里戴斯一共到访了七十八次,每一次到访都有人去世,它从未注视过那些仍然健在的病人。

我尽量找一些符合我信仰的理由,比如死亡的人身上会散发出一些特殊的气味,比如这和量子物理有关,比如猫根本不是一种三维生物。然而时间长了,解释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它和我们之间有了默契,只要它出现,医生和护士就会做好急救和通知家属的准备。大家默许了它的存在。直到这两年,病房改成了临终关怀院为止。它来得越发频繁,家属们也渐渐发现了它和死亡之间的联系。

哪怕这是临终关怀医院,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亲人去世。戴斯就这样成了这里最不受欢迎的人。大家一看见它就皱起眉头,好像它不出现人们就能得到永生。

医生和护士同它的默契没有了,在病人家属的影响下,他们也开始视它为不祥之物。

我觉得它可怜,便常常让它躲进我的休息室里。

我从不相信猫能制造死亡,它充其量不过就是个死亡的发现者。

可同事们却频频提醒我,少和戴斯待在一起。

“它是一只,一只邪恶的猫!”他们如是说。

“这世上哪里有比人类更邪恶的生物?”我半开玩笑地回应,“生老病死寻常事,却非要怪罪到一只猫的头上。”

<h4>2</h4>

戴斯很通人性,见我对它好,便慢慢和我亲密起来,它不再形单影只,总喜欢跟着我。除了履行“探视病人”的义务,几乎是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它甚至有好几次跟着我回了家。

我这个年纪的人大多有了家庭,有些还早早地就当上了父母,大家都忙得团团转,难得相聚,这也使得我工作之外的生活有些苍白,而戴斯的陪伴成了很好的弥补。

我喜欢它跟着我回家。一到家里,它就会收起那副严肃冰冷的面孔,变得像一只真正的家猫。它会慵懒地爬到餐桌上偷吃我的披萨,会叼走厨房里的冻鱼,会追逐地上自己的影子和毛线球。我喜欢在晚饭后逗弄它一会儿,而当我想安静下来阅读或者休息时,它也总能端着手眯着眼睛坐在一旁,从不打搅我。

在单位它甚至也开始表现出对我的亲昵,时不时走过来蹭我的脚和腿,这终于引起了病人家属的注意,我不得不向他们承认我收养了戴斯。

“其实它在家的时候并不像平时那样严肃,它是一只有趣的猫。”

我希望能改变人们对它的看法。可结果并没有那样容易。

人们一致认为,如果戴斯是我的猫,那么我应该看好它,不应该让它到这儿来。

这个要求倒不算过分。

为了避免戴斯受到伤害,我其实也乐于把它安置在家里或者医院的休息室,然而莫名其妙的是,不论我将门锁得多么牢固,它总能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垂死的病人的身旁。

没有一次例外。

就像死亡有什么魔力一样,它对死亡充满了着迷。

我不知道它是如何从紧锁的门窗里出来的。我也无法阻止它。

因为我和它的亲密关系,我甚至总能比别人更早地发现死亡。这让我很快也成了不祥的代名词。

病人家属们渐渐地不再亲切地叫我林医生了。每次轮到我值班或查房,病房里总有一种可怕的沉闷气氛,家属们注视着我,似乎生怕我在谁的床前多停留一会儿。走廊上遇见,也是匆匆而过。

临终医院的医生能发挥的作用实在已经很少,我不能带来希望,却因为那只猫的缘故成了被孤立的对象。

我有点儿失落,不过,好在我本身也不是一个喜欢社交和热闹的人。这样的处境倒让我更能够堂而皇之地和戴斯待在一起,无需避讳家属。

我们变得更加亲密,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起吃饭。我还带着它去动物医院做定期的体检,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有趣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娟子。她看见戴斯的第一眼就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好漂亮的黑猫!”

“你不害怕吗?”

“害怕?”

“它是一只黑色的猫!”

“不,我喜欢黑色的猫!”

她的表情、她的语气、她透露出来的那种对荒唐念头不屑一顾的自信,都让我非常着迷。我要了她的电话号码。

当天晚上就约她出去了。

<h4>3</h4>

现在想来,我和娟子的相遇应该归功于戴斯,可在过去很长一段岁月里我从未这样想过。

我们的约会非常成功。

大概人到了三十岁左右,都会经历一个奇怪的婚姻盲从期,你总觉得你该结婚了,不管找个什么人,总之火急火燎地想要和大家一样钻进婚姻里,机缘巧合错过了: 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到了三十五,一切又变得缓慢下来,你开始怀疑自己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人陪伴,并且也不再期待什么人陪伴。

我那时候三十六,根本没有想到还能遇见娟子这样的女人。她聪明、成熟、独立,与我年龄相仿。我几乎在和她交谈过后的那一瞬间就坠入爱河。心潮澎湃的感觉一点儿也不亚于十八九岁的少年。

缘分是一件奇妙的事,我们好像认识了很多年,又好像每天都是新认识一般。我们花大量的时间腻在一起。我们躺在草地上聊天。我们在电影院里接吻。我们探索彼此的灵魂和身体。

她有时候会来我的单位找我。她很快发现,我是个受到孤立的人,她问我为什么他们总是躲着我,我告诉她都是因为戴斯。

戴斯常常流连于那些将死的病人床前,它光顾过的病人,总是活不过当晚的十二点,人们视它为不祥,而我收留了它,总是第一个发现死亡,所以,我也成了不祥的代名词。

娟子的眼睛瞪得滚圆滚圆。

我以为娟子会对戴斯的能力表示惊讶,没想到娟子愣了片刻笑起来,这笑多少让我有些尴尬,可我很快也被感染了,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 它偷吃披萨,叼走冻鱼,打针的时候吓得直哆嗦,而他们却认为它是死神。

我跟着娟子笑。那原本的一点儿郁闷和失落一扫而空。

有些人就像具有某种魔力,轻易就能拆穿旁人不敢触碰的东西。娟子就是这样的人。

平静下来,我望着她,她的眼睛闪耀着光芒。

“我爱你!”我第一次对她说出这三个字。

“我也爱你!”她回答我。

我们度过了一段非常甜蜜的时光。

<h4>4</h4>

戴斯和娟子一直算不上亲密,有时候娟子会开玩笑地喊戴斯死神,戴斯则傲娇地看娟子一眼,又自顾自地走。

娟子说:“死神不爱我,我会长命百岁。”

她喜欢说这样的笑话。

我去出差,把戴斯交给娟子照顾,让娟子帮它换换粮食和猫砂。可我没想到第二天夜里会接到娟子的电话,她说戴斯失踪了。

我安慰娟子说不要紧,戴斯总是有些神出鬼没,可娟子说,不是的,我走的那天晚上戴斯就没有回来。她找了一夜,等到今天实在是忍不住才告诉我。

她的语气里充满了内疚。

家里的门窗奈何不了戴斯,我知道,这不怪娟子,可是它两天都没有回家并不寻常。

我问娟子是否有到临终关怀医院看过。

娟子回答有,临终关怀医院的人都没曾看见戴斯,这两天也没有病人去世!

我尽力安抚娟子,可心里却有些不安,甚至后悔。戴斯不愿意同娟子待在一起,我是知道的,戴斯年纪大了,身手也没有从前灵活,这样任性跑出去,可能被车撞着了,可能被坏人抓走了,可能……

为什么我要托娟子照顾它呢?

我急急忙忙赶回来,期待着能看见戴斯。

可我等了一天、两天、三天,整整半个月,也没能见到戴斯的身影。那半个月里,临终关怀医院一个病人也没有去世,几乎创下了开院以来的最高纪录。

有时候你简直疑惑到底是戴斯带来了死亡还是死亡带来了戴斯,这二者之间谁才是因,谁才是果。

我几乎放弃了等待,我想它大概已经离开了。可我没想到,我值班的那天晚上三号床的病人生命指标会出现波动,医生下了病危通知,片刻后,戴斯奇迹般地出现在了床头。它动作轻缓,没有一点儿声音,不知从哪儿来,也不知要去往哪里,就像另一个世界的生物,它用一种温和的目光注视着老人。

老人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安详地去了。

“戴斯!”我喊了它一声,它走过来,蹭了蹭我的脚。我忽然有一种感觉,它不为任何人停留,它只为死亡。

戴斯跟着我回家,第二天娟子过来,戴斯出乎意料地做出了一个亲昵的动作。

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咯噔一跳。

我将戴斯抱起来。

娟子说戴斯一定是外出流浪时感应到她想它的心情,才表现得这样友好。

“是吗?戴斯?”她问。

戴斯挣脱开我的怀抱,端起脚坐在娟子的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