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的就是大明藩属国之一的满剌加。
正德六年(1511年,扶桑永正八年),葡萄牙的印度总督阿丰索·德·阿尔布科尔科(Afonso De Albuquerque)率领由十五艘大船与一千六百名士兵构成的舰队进攻满剌加。
起初,阿丰索·德·阿尔布科尔科要求满剌加释放以前在岸上被拘留的葡萄牙人,并偿还被没收的东西。满剌加的苏丹经过考虑后,放回了被拘的葡萄牙人,并准备与阿丰索·德·阿尔布科尔科进行贸易谈判,但阿丰索·德·阿尔布科尔科又要求在满剌加城内拨出地皮给他建造炮台,未得满剌加苏丹应允,于是阿丰索·德·阿尔布科尔科开始炮击满剌加市镇,并于7月25日登陆。8月,葡萄牙人攻陷了满剌加。
满剌加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的交界处,征服满剌加后,葡萄牙人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将自己的势力从印度洋侵入太平洋,再从满剌加北上,就可以侵入大明的沿海。
可以说随着满剌加的陷落,严重地冲击了自明初建立起的朝贡体制,以大明为中心的东南亚国际秩序开始瓦解。
曾有满剌加使者向明朝求援,但这时的明朝刚刚经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国力不比往昔,对外的政策也趋于保守,并没有派出军队帮助满剌加复国。这也就为后来大明与葡萄牙侵略者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正德十二年(1517年)九月二十七日,费尔南·佩雷斯·德·安德拉德(Fernao Peres De Andrade)率船队到达屯门,并准备与中国进行贸易。费尔南·佩雷斯·德·安德拉德为人精于交流,善于外交,由于他的妥善安排,此时葡萄牙人与明朝之间的贸易还算是一帆风顺。
但是好景不长,正德十三年(1518年)五月,葡萄牙人西蒙·德·安德拉德(Sim?o De Andrade)获得其国王批准,率4艘船从满剌加前往中国,并于8月抵达屯门,替换了其兄弟费尔南·佩雷斯·德·安德拉德。
在16世纪初,西方的殖民者完全是良莠不齐。既有举止文明、善于交流的航海者,也有许多性格凶残、行为野蛮的亡命之徒。这些亡命之徒基本上不会把“异教徒”当作人来看。
其中,葡萄牙人西蒙·德·安德拉德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葡萄牙殖民者在屯门一带建立据点,并以统治者自居,时常在屯门附近抢劫过往的商船,有时还殴打明朝的收税官员,甚至支持广州一带的恶棍在广州一带掠夺当地百姓的子女,在得手后再转卖给葡萄牙人。那些被贩卖的人下场都非常悲惨,除了被葡萄牙人当作奴隶人外,甚至还有一些儿童被葡萄牙人食用。
这种残忍的行径是广州当地官员与百姓所不能接受的,在当时的大明朝廷看来,允许葡萄牙人在大明的土地上朝贡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方却以怨报德,不仅侵占了明朝的属国满剌加,还在屯门犯下了诸多残忍的暴行,对于这样的殖民者,大明朝廷就只能用武力进行讨伐、驱逐。
正德十五年(1520年),御史邱道隆、何鳌两人先后上疏称:“残逆称雄逐,其国主先年潜遣火者亚三,假充满剌加使臣,风飘到澚,往来窥伺熟我道途,略买小儿蒸而食之。近日,满剌加国王奏其夺国,雠杀等情,屠掠之祸,渐不可长,宜即驱逐,所造房屋、城寨,尽行拆毀。”
可以看出,邱道隆、何鳌两位明朝御史都主张驱逐、讨伐也葡萄牙人,严禁与葡萄牙人私通。这种建议不仅符合了当地官员与百姓的意愿,还得到了大明朝廷方面的支持。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后,下令处死明武宗时期的宠臣江彬以及“葡使”火者亚三,将葡萄牙人多默·皮列士押送至广州,并责令葡萄牙人恢复满刺加国,多默·皮列等人被押入监狱。
广东官员根据大明朝廷的旨意,命令葡萄牙人离开屯门,禁止交易。油奥戈·卡尔沃(DiogoCalvo)等人并不遵从。官府就拘捕了迪奥戈·卡尔沃的兄弟瓦斯科·卡沃(Vasco Calvo)及其他在广州的葡萄牙侵略者,并夺取了两艘葡方船只。
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派兵包围了停泊在屯门的葡萄牙船只,在先后经过屯门、西草湾、稍州等地的苦战后,明军水师击退了入侵沿海的葡萄牙船队,迫使其北上。
战后,嘉靖皇帝得知了葡萄牙人的所作所为以及战况后,鉴于葡萄牙人的恶劣行径,嘉靖就下令将所有葡萄牙战俘尽数枭首示众。
经过屯门、西草湾等地的海战后,葡萄牙人在广东遭到了驱逐,并不再直接参与对大明沿海地区的掠夺,转而走向幕后,支持倭寇一起从事走私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