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斗士,经历了战争的血火洗礼,尽管小说并未明确点破,我认为他的大业应是天下,是真正的守一方平安,保百姓安居。
就算退一万步,也是要与他同生共死的兄弟们吃饱穿暖,再也不受欺压。
这样的人生目标,用“野心”来评价有点不够公允,至少也应该是个初级革命者,心系百姓,情连八方,说高尚也毫不为过。
庞青云不够高尚的,是他实现高尚人生目标的手段与过程。
他为了拿下舒城,让士兵们打人海战,明知是送人上鬼门关也要咬紧牙关鼓励将士们拼命。
他为了攻克苏州,可以向昔日死敌借粮,用城破后百姓安危作为交换筹码。
他为了节粮备战,可以乱箭射死手无寸铁的俘虏。
他为了仕途通顺,兄弟的性命也可双手奉上。
是的,我们可以责备他无情无义无原则,但假若自己处在庞青云的位置上,“大哥做的是对的”,你的选择会有不同么?
倘若牺牲几个人的性命能够拯救一万人,你有最后的决定权,你做不做?
我把这个问题再极端化一些,牺牲几百个无辜的儿童,拯救一百万人,你做不做?
荆轲刺杀秦王,天下继续大乱,百姓不定期困于水火;不杀秦王,短期内生灵涂炭,但可寄希望于战后的和平重建。
你若刺秦,怎么选?
目的的神圣与过程的残酷,究竟哪个才是为整体事件定性的最终要素?
回到小说《投命状》,当然我们可以具体的分析庞青云的所谓“大业”究竟是不是守天下保百姓那么任重道远,但这其实是在回避问题。
当一个真正神圣的目的,需要人使用极端卑劣手段才能实现的时候,悲剧便是不可逆转的,因为这是人根本无法合理回答的永远。
归根结底,人毕竟不是上帝,对于人生,我们没办法看那么远。
所谓的目的,不过是无尽的旅途中可以歇脚的中点而已,因为无法逾越,才变作了终点。
过程的残酷是可见的,是可以定性的必然;而目的的神圣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它的达成除了人的努力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运气。
人力之外的这些不定因素,有时会主导整个事态的进程,造成很多事与愿违的遗憾,让曾经的牺牲、残忍、隐忍变得毫无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当初行为的起点是否神圣就变得极不可靠,因为目的的神圣性只能用结果来衡量,结果没有了,就只剩过程的残酷。
小说《投名状》突出的是庞青云行事的冷血残酷,对应的是他经验不足举事失败的结局,小说只给了这个角色有限的正面形象,依然最终回避了矛盾的源头。
庞的天下大业倘若成功,他的是非功过又该怎么评判?
在看不到结果的情况下,目的与过程,哪个更为重要?
要回答这个问题,只需看看现实世界中的极端例子答案便可一目了然。
漂亮国入侵不达米亚,也是为了看不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证实自己侵略行为的合理性。
从本质上说,目的的神圣性合理性其实根本无法证明,至少并不存在一个合理的机制来系统性的有效证明,大多数情况下,运气这个因素更是主导,用一个近乎随机的结果来证明所谓的神圣目的,实在难逃无赖的嫌疑。
从这个角度上说,手段,或者过程,才是可以为整个事件定性的最终标准。
所谓的目的再高尚,也抵不过过程的血腥残暴。
除了上帝天神,世人谁有资格用别人的性命来作自己大业的筹码?
而一个政治家,职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不可避免的要在目的与过程中进行两难抉择,因为无论多么高尚的政治目的,实现它的手段却从不清白。
政坛是温和化的战场,硝烟滚滚弥漫在笑语喧哗之中,觥筹交错背后便是无色无声的血雨腥风。
真正为民请愿的政治家们,尽管心系高尚的原则,在执行中却不得不使用卑劣的政治手段,有时要与敌为友,有时要牺牲同僚,这样的心情必定是痛苦而压抑的,这种隐忍等待咬碎牙齿,往肚里吞的坚毅必定是非常态而强烈的。
所以,一个心存高尚目的的政治家不会快乐;一个快乐的政客也不可能高尚。
于是,政治,最好的状况便是用卑劣的手段来实现所谓的高尚目的,如果这目的实时可见,并为结果所证实。
除此之外,除了肮脏,政治别无其它。”
中年男人在键盘上敲打完后,松了一口气。
再仔细检查一遍,才点击了发表。
他也是看完《投名状》有感而发,历史就是这样,成王败寇的结论。
而此时的张有为,中午吃完家宴,回到家中也和徐曼曼聊着天。
直到晚上,徐曼曼让他看热搜。
才知道《投名状》和《特工》都火了。
和前面的《史密斯夫妇》和《梁祝》不同,这次参与套路的不是女网友,而是男网友。
张有立马看了看评论,没想到写个写小说还能被评论上热搜。
《投名状》的评论挺有意思的。
网友【絮繁星】:“在一个腐烂的体制下面,不管你选择缩头做虫,落草为寇,还是杀人放火升官发财,最后的结局都是殊途同归,被生下来是运气不好,活到什么时候纯属偶然。”
网友【醉无恙】:“三兄弟都不懂做官,所以人都没了,那些大臣们太懂做官了,所以大清没了.”
...
接着翻看《特工》的评论挺有意思的。
网友【感觉每天都在书荒】:“以为是要黑北半岛,其实是黑南半岛...大胖说‘你们每次选人都要拜托我射个导弹,同胞之托我也不能不答应啊’,这个东西,用常人逻辑是无法理解的。”
网友【星H河】:“朴和李都是怀着一腔热血为国家奋斗的人,却处在阴谋漩涡中身不由己。眼看着共同理想即将沦为利益的牺牲品,两个真正的战士跨越立场建立起了真正的友谊,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迎来了那场高光劝谏。最后的煽情真是无法抵挡...反正我是被戳到了。”
...
张有为正沉浸在评论世界中,手指滑动着屏幕,一条条精彩的评论被快速浏览。
突然,一阵突兀的手机铃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在这深夜时分显得格外响亮。
他微微皱眉,心想:“这么晚了,会是谁呢?”
拿起手机一看,屏幕上闪烁着“秦慧雯”三个字,他不禁有些意外。
“喂,有为。”秦慧雯的声音透过电话,显得既清晰又略带急促。
张有为连忙回应:“怎么了?秦总编,有什么急事吗?”
秦慧雯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道:“我这边已经联系好了出版社,他们对你的新书提案很感兴趣。你先写到10万字给我,再附上一份详细的大纲。”
张有为闻言,心中既惊喜又有些压力山大,他笑道:“这么快吗?不过10万字,我得好好规划一下写作时间了。”
“嗯嗯,你快点写,”秦慧雯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要是确认出版,你就得争分夺秒,尽快完成全书。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华夏文学》指望你能再创佳绩呢!”
张有为感受到了秦慧雯的期待和信任,坚定地说道:“行,我知道了,秦总编。我会尽快写完的,保证不让您失望。”
挂断秦慧雯的电话后,张有为正准备继续沉浸评论中。
却发现电脑屏幕右下角的企鹅图标正疯狂地闪烁着,仿佛有什么紧急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处理。
他点击开企鹅窗口,只见《风声》杂志的林为之和《倾心》杂志的胡伟峰,两位主编的头像正在不停跳动。
【林为之:张作,你的《特工》简直爆火了!什么时候给我们继续投稿啊?下个月的稿子,你可得续上啊!】
张有为看到这条消息,嘴角不禁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他故作谦虚地回复道。
【张有为:林主编,您这话说的,好像没有我《风声》就不行了一样。哈哈,开个玩笑,我会尽快给你们投稿的。】
【林为之:现在市场就是这样啊,好作品难求。我们预计这个月的《风声》能因为你的作品多卖出不少,至少能多卖300万份!】
张有为看到这个数字,心中也是一惊。
他知道自己的作品受欢迎,但没想到竟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