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回 创业难俞晓溪妙锤敲新鼓 情路艰于远超巧语赋新词(1 / 2)

🎁美女直播

当代长篇章回小说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京城新闻圈风云录(第二部)》

顾雪林

第53回:

创业难,俞晓溪妙锤敲新鼓

情路艰,于远超巧语赋新词

俞晓溪和于远超在老莫吃饭之后,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

她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公司的创立上。

她在BJ鑫尔泰大厦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后花园,租了一个600平米的大厅,经过一番改造,网站的工作厅、会议厅、直播厅、休息厅等布置一新,新媒体大平台“溪朗”

网正式开张。

网站开业当天,俞晓溪没有搞盛大的开业典礼,而是举办了一个大型的面向全市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招聘会。

于远超、淳于兰、晨哥、劳艾乐、臧稻申、江一梅等新闻界的朋友都被她请到现场,担任网站招聘会的面试老师。

现场人声鼎沸,几千名大学毕业生把鑫尔泰大厦的后花园挤得水泄不通。

“溪朗”

网各部门负责人单愁矜、楚添伊、于晓燕在招聘会现场负责联络和接待面试老师的工作。

于晓燕看见父亲于远超的面试台前人流拥挤,特挤过去帮助维持秩序,她好奇地问一些排队的学生:“为什么挤在这个台前排队?”

一位女生回答:“这个台的面试老师是京城著名记者于远超,他在我们学校讲过新闻写作课。

我是学新闻的,听过他的课,他讲课善于举亲身采访的实例,形象生动,很吸引人。

我想和他近距离再见一面。”

于晓燕听后微微一笑,她看了一眼远处耐心接待应聘学生的父亲,心中想:“在这个很多人沉醉在追逐金钱的时代瞬间,父亲这位喜欢在全国各地四处奔波的新闻记者,也居然会有几位大学生粉丝,呵呵!”

于晓燕看到,淳于兰、晨哥和臧稻申的台前,也挤满了学生。

这时,俞晓溪悄悄来到于晓燕的身旁,对于晓燕说:“你看,资深记者们的台前,那么多应聘的大学生翘首以待。”

于晓燕说:“看到这一情景,我也想去淳于兰那好好当一段时间的新闻实习生了。”

俞晓溪听了一笑说:“你家里就守着一位媒体‘老司机’,还不是天天吃小灶啊。”

于晓燕笑着说:“你不知道吗?再有才华的父亲,也教不了自己的女儿。

就像是再好的医生,也很难给自己的亲属开药。

父亲就是父亲,他只在乎你的吃喝拉撒和安全问题,无法成为你专业上的好老师。”

在于晓燕眼里,父亲是那位一回家就围着围裙做饭的人;是那位坐在电视机旁,半闭着眼睛,昏昏欲睡的人;是陪着自己在小区周边散步,走着走着就喊累的老人。

现在神采飞扬的父亲,只会出现在工作场合。

父亲就像一位出色的演员,在舞台上,一个亮相,光芒四射,语惊四座;下台候场时,他就会累瘫在后台休息室的沙发上。

这时,俞晓溪的心情很好,她离开于晓燕这,来到了于远超的台前,给他送来一杯海南炭烧速溶咖啡和一瓶藏雪山矿泉水。

她看到,于远超耐心地和每一位应聘大学生聊天。

她对于远超说:“于主任,你恐怕要缩短聊天时间,要不然,这么长的队,到明天也完不了事。

今天只是接简历和初选,过几天还有正式的面试和笔试。”

于远超站起身,直了直腰,悄声说:“晓溪,说实话,来的这批应聘的大学生都很不错,我是有点挑花眼了。”

“于主任经常在全国各地采访,阅人无数,要帮我们把好关啊。”

“现在的年轻人,年轻活泼,思想活跃,熟知互联网,社会实习实践丰富,个个我都很喜欢。”

俞晓溪让于远超坐下,对他耳语说:“有您坐镇,我们放心。”

招聘会迟至晚上7点半才结束,俞晓溪在鑫尔泰大厦二楼中餐厅订了一个大包间,请所有面试老师吃饭。

饭桌上,大家互相交流着应聘学生们的信息,称赞有加。

俞晓溪听了,喜上眉梢。

她宣布:“5天以后,在溪朗网会议厅举行笔试后的面试,还请各位来当面试主官。”

言罢,她让单愁矜发给每人一个鼓鼓的信封,说:“这是一点面试劳务费,网站才开张,心有余而力不足,钱不多,暂请各位笑纳。”

于远超和臧稻申表示,今天来就是尽义务帮忙的,谈什么钱?不要!

俞晓溪站起身说:“各位,我办网站,就是下海了,从此在商场里摸爬滚打。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一切都是钱和规矩。

从今以后,我无法再欠各位的人情了,只能用经济手段做个了断,请各位理解。”

于远超望着眼前的俞晓溪,惊叹这位大学毕业才几年的女孩,竟然有这么大的工作闯劲和工作活力。

他清楚,商场就是年轻人社会实践的战场,人才是靠一次次实战敲打出来的,纸上谈兵出不了人才。

同那些出了大学门,总喜欢夸夸其谈,天天沉浸在自己的宏图大志,而总不肯迈出一步或碰到点钉子就缩回去的大学毕业生相比,俞晓溪是顽强的脚踏实地的实干派。

那个当年在武夷山九曲溪上的娇小姑娘,已经渐渐长大,一天天成熟了。

在餐桌的对面,江一梅也在注视着于远超,俞晓溪刚刚悄悄告诉自己,饭后邀请自己和于远超一起在鑫尔泰大厦后花园的凉亭里喝茶。

她看见俞晓溪过去和于远超耳语,于远超听后朝自己这边望着点了点头。

晚饭还没有结束,江一梅和俞晓溪打了个招呼,就一个人先离席,走向鑫尔泰大厦后花园的凉亭。

后花园里有几棵高大的银杏树郁郁葱葱,树旁环绕着一条小溪,小溪流向一个葫芦形的小湖,小湖周围花团锦簇,栀子花开,香气袭人。

在小湖旁的一棵银杏树下,有一座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山腰处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凉亭,凉亭中有一个紫竹编茶桌,四个紫竹编茶凳。

江一梅坐在茶凳上,眺望后花园的美景。

一时,桥旁树下五彩射灯打开,照得满园如彩虹般美丽。

这时,从远处走过来一个人,江一梅仔细一看,是于远超走过来了。

江一梅招呼于远超坐下,于远超摆摆手说:“我先看看这座亭子的匾额写着什么。”

他抬头望去,读到:“惊鸿。

哦,这是惊鸿亭。

那还应当有一座亭子啊。”

江一梅听了向四周望去,她惊呼到:“远超,你看,在湖对岸的竹林里也有一座亭子。”

说罢,她和于远超一起穿过两座小石桥,来到了竹林的亭中,江一梅抬头一看,亭子的匾额写着:“照影”

她叹道:“远超,你神了,‘曾是惊鸿照影来’,这是源自陆游的诗句。”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这是陆游75岁时,重游沈园,怀念唐琬时所写的诗。”

于远超手扶着亭柱,深有感怀。

两人边说着,边回到了“惊鸿”

亭。

这时,俞晓溪端来了一壶茶,三个茶杯,一暖壶开水,正等着他们呢。

看到他们二人过来了,俞晓溪笑着说:“我还说呢,才看见你们都过来了,怎么一晃就不见人影了,原来是看亭子去了。

于主任,这后花园亭子的牌匾有点意思吧。”

于远超微笑着说:“嗯,这两个亭子的牌匾确实有点意思。

看来,这位建筑师是个陆游迷。

说起来,我也曾很欣赏陆游重感情的一面,据说他81岁时,还再次重游了沈园,曾睹物伤情,再次留诗‘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据其朋友记载,他吟罢竟泣不成声,也真够痴情的!”

三人落座后,俞晓溪倒了三杯茶,她端起了其中一杯对于远超说:“于大哥,我们两姐妹难得和你一起在月夜下赏景喝茶,我先敬你一杯,感谢你的大驾光临,为本网站开业救场帮忙。”

于远超听后笑道:“什么‘救场’,哪有那么邪乎。

不过是熟人帮忙而已。”

说着,他起身和俞晓溪碰杯后,吮了一小口茶,赞道:“哦,好香的茉莉花茶。”

俞晓溪又端杯对江一梅说:“我在药茶楼实习时的老领导、生活中的好姐姐、未来的京城名记者,再多的客气话我就不说了,敬你一杯。”

江一梅起身笑道:“看你投身商海以后,满嘴抹蜜,让我这个身在传统媒体里的小记者,刮目相看。”

说罢,她和俞晓溪碰了杯,也喝了一小口茶。

看着满园繁花似锦,俞晓溪问于远超:“于大哥,在生活中,你喜欢什么花啊?”

江一梅听了也很好奇,她也接了一句:“是啊,远超,你平时在生活中,喜欢什么花呢?”

“梅花。”

于远超不假思索地答道。

接着他解释说:“古时的文人墨客,常喜欢松竹梅兰。

我也不可免俗,附庸一下风雅吧,花中,我喜欢梅花。

毛主席曾有诗赞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我非常喜欢这个‘俏’和‘笑’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