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君臣之谊(2 / 2)

和未来宰相做同窗 琅俨 4878 字 10个月前
🎁美女直播

可当皇帝听到孟瑶所说的这番话时,他到底还是没能按捺住心里的疑惑。

“孟瑶,这……可是你的真心话?”

“臣自是不敢欺瞒圣上的。”

“你于去年朝廷同银国的战事中立下奇功,却只想和其他循规蹈矩之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升迁?”

“请陛下允许臣斗胆一言。”

皇帝微微一颔首,示意孟瑶说下去。

“就臣所知,并非所有的知县都能在三年的任期满了之后,即升为一州之通判的。能够得到升迁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并且依臣之见,去年臣虽立下功劳,但臣却不能说自己就真的比朝中的多数同僚都要出色。只不过……在事情发生之时,臣刚好就在庆阳县。”

即便先前皇帝已十分怀疑孟瑶怎就能说出如此请求,可当孟瑶将这番话语细细道来的时候,她还是会让皇帝感觉到——她就是这样想的。

“而倘若当时臣并不在那里,也会有别人代臣去做那些事。”

“想不到孟爱卿年纪轻轻的,说起话来,就已如此谦逊。”

“启禀圣上,臣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了。”

说着,孟瑶便放下了先前的些许忐忑,也是笑了起来,道:“更何况,圣上已经给了臣许多赏赐了。臣的心里已是十分高兴。”

孟瑶虽已为官数年,可她在做官时所接触到的,却更多的是平民。

于是老臣们平日喜欢打的那些官腔,以及他们总是挂在嘴上的“诚惶诚恐”在孟瑶这里,却是一点都没有的。

听她说话,便仿佛连心情都能为之轻快起来。

即便皇帝在此次见到孟瑶之前,就已经预设了许多对于她的,并不是那么好的猜想。

但当孟瑶真的站在他的面前,坦然对答,皇帝还是会发现:

想要去讨厌这样的一个人,并非容易的事。

孟瑶继续说道:“臣的父亲也在朝为官,可没曾想,他明明比臣年长了那么多,却依旧是臣先得了陛下的赏赐,让一家人住进这么好的宅子里。臣现在已经是青出于蓝了。并且……陛下还连臣已经去世的庶姐……都已想到了。”

说罢,孟瑶便再次跪到了地上,说道:“陛下于臣的恩德,臣感激不尽。恳请陛下准许臣之奏请!”

皇帝看了孟瑶一会儿。

而后他竟是亲自上前,将孟瑶扶起。

只是当皇帝开口时,却告诉孟瑶:“孟爱卿,你的心意朕已经明白。但朕还是不能这样对待有功之臣啊。爱卿的奏请,朕,不能允啊。”.

今日入宫面圣的孟瑶交了她身为知州的告身与印信。

她也和皇帝提了她的想法。

只是皇帝并没有应允她的请求。

并且,皇帝还让他身边十分信得过的内侍亲自送孟瑶出宫,以示荣宠。

当孟瑶回家后,便发现宫里来的赏赐几乎是追在她后头来到了孟府。

在孟瑶还未回盛京的时候,宫里的赏赐就已经来过一回了。

现在,孟瑶都还没把那些东西认全呢,宫中的赏赐就又来了一份。

这自然是让府中的奴婢和侍从们都兴奋得不行。

就连孟瑶的父亲和母亲都毫不掩饰地为她感到高兴呢。

可孟瑶脸上虽有笑意,却是很快便一个人回到书房里,沉思起来。

她与当今圣上只是见过两回而已。

孟瑶也自是完全不明白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更不知圣上的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圣上难道……真的要把自己留在盛京城,做朝官?

可若真是如此,不管把她放到哪个位置上,都恐不能服众啊。

且……

一来,她不是天子门生,皇帝也并不了解她的为人。

二来,她也并非是出身卑微之人。

三来,现在并非是朝廷着急用人之际。

她这样的人,似乎并不值得圣上在这个时候为她力排众议,越级提拔。

孟瑶也觉得,事情并非如此。

在国子监内读书时,孟瑶并不关心京中的政事,也不知朝中重臣们的喜好。

这几年她虽是初入官场,却一直都不在盛京城待着。许多事,她依旧是不知道。

她倒是有一位父亲在京中做了许多年的官。

可孟瑶却觉得,此事去问她的父亲,也是不靠谱。

“绕梁,你让他们先把东西都搬到这里来,待我细细看过一遍之后,再放入库房里。”

“好咧!”

孟府上下俱是喜气洋洋的。

可孟瑶却要先应了圣上给她出的这道题。

当孟瑶独自坐在这间虽然很大,可此时也被御赐之物妆点得满满当当的书房里。

她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

那是曲云阔在同她尚还交好时,不经意间说出的话。

曲云阔说,圣上在登基之前就已经听说了谢相的名气。前去求见了数次都未曾得见。当时还只是一名知州的谢相说,他乃天子之臣,不便私会皇子。

在圣上终于登基后,他就急不可耐地将谢相招来,第一回见对方便与之彻夜长谈,探讨治国之策。

想到这里,孟瑶便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她心想:对啊,这才是当今圣上想要重用一人时的表现。可现在,他对我……分明不是这样的态度。

孟瑶又将那些御赐之物细细看了一遍。

这一回,她便看到了让她可以自行进宫求见圣上的,出入宫门的鱼符。

孟瑶将这枚鱼符握在手中,想了又想。

她觉得,她似乎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你听说了吗?庆州的孟瑶回京了。”

“知道啊,早知道了。我听说,好多人都想去见她,却都吃了闭门羹啊。”

“何止!就连那位曲大人……亲自去递拜帖,都让她给拒了呢。”

“奇了怪了啊,这两人在和银国打仗的时候,不是配合极佳么?怎就成这样了?”

“莫非……这孟瑶知道了曲云阔在京中的名声,故意要和他划清界限呢?”

“至于做得这么明显吗?”

“曲云阔的名声虽然算不上好,但毕竟在去年的战事中助她良多啊。孟知州这么做,我觉得也不好。她怕不是个沽名钓誉之辈吧?”

“哪能啊!我听说,她面见圣上的时候,说不愿助长越级晋升之风,所以特请圣上让她在下个任期当个一州之通判呢。”

“啊……?”

孟瑶在第一次面圣时,确实是在只有她和皇帝以及其内侍在场的情况下说出了她的奏请。

然而就是在第二天,她便特意在皇帝与几位大臣的议事快结束时,凭借着先前收到的鱼符入宫,并再次以恳切的态度说出了她在前一日时已经提过的奏请。

她说,她愿之后继续外放,且只是做一名通判。

这样一来,孟瑶的恳请以及皇帝的拒绝便让许多人都看到,也听到了。

而他们君臣之间的两请两拒,便也很快被传到了更多朝官们的耳中。

先前有传言说,孟瑶得了曲云阔的举荐,可能会直接进入枢密院。

后来坊间传言孟府两度拒了曲云阔的拜帖,这个谣言便也就不攻自破了。

可有关孟瑶在回京之后可能会被授予何等官职的传言,还是有着许多。

事实上,在孟瑶做知州的时候,朝中的大多数人都还是觉得她好的。

可一旦孟瑶回到盛京城,且很可能凭借她在先前的那一战中所立下的功劳,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便出任重要官职……朝中的一些官员就不免嫉妒起她来。

只是孟瑶先前的名声实在是不错,也就没能有几个人真的开口说她不好。

而现在,孟瑶恳请圣上让她与下一个任期去到地方上继续做通判的消息一经传出,便使得所有人都不由地感慨到:太低了!这样的官职让孟瑶来做,太低了!

孟瑶的父亲便也因此在下朝后被往日里从来都没有什么交情的同僚们团团围住。

可孟老爷却只能一脸委屈地说道:不知道啊。我是真不知道!我女儿主意这么大,我哪能知道她到底怎么想的啊?

偏偏,孟瑶不光执着,且做起事来还很有耐心、有章法。

在第二次入宫面圣之后,孟瑶足足等了两天。

待到孟瑶觉得她再不去面圣,宫中就要来人催她时,她才第三次进到宫中,求见圣上。

她不知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可无论如何,她都要把这场名为“君臣之谊”的戏,给演完了。

于是她便也第三次辞,道出自己的请求。

或许是因为先前她已被拒过两次了。

当此次圣上流露出那么些许的不同时,孟瑶便明白,她就要如愿了。

皇帝问她:“孟爱卿,你可当真是想好了?”

这便是皇帝给到孟瑶的,最后一次反悔的机会了。

对于别人的情绪,孟瑶向来就有着十分敏锐的觉察力。

这也就让她意识到,圣上问她的这句话,竟也是带着几分真心的。

这便让陪着皇帝把戏演了个全场的孟瑶也有些感慨了。

“回圣上,想好了。”

接着,孟瑶便说出了一句出自真心之言:“一辈子很长,孟瑶不必只争朝夕。”

是啊。

她还未到而立之年呢。

这个年纪若是去嫁人,的确是晚了些。

可若是想要做出一番建树,她还很年轻呢。

孟瑶并不为自己在未来的三年只能当个一州通判而感到有丝毫的委屈。

对于如何做好一名地方官,孟瑶觉得自己应当已是有些心得了。

而她又并非自念书起就想着将来自己要指点江山的那般人。

此时她只不过是想到了自己将来能够拥有的天地,便觉得高兴。

而她的这番不受眼前局势所限的意气风发,也到底还是触动到了面前的皇帝。

皇帝也是才意识到:

原来,这便是孟瑶啊。

与他过去想的不同,又好像……能在两国交战之时立下如此功劳的庆阳知县,本就该是这样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我感觉我还是得调一调作息的……

过去我其实是习惯在白天写文的,但是这篇文写着写着……就一直要写到晚上了。

今天难得早起成功,然而上午坐在写字台前,竟是脑袋一片空白。感觉身体已经起来了,人还睡着。.

考虑到后续还要不少高潮要推,我感觉一直这样下去不行。

那我这周就尽量调一调,掰一掰。之后晚上九点半如果还是没有更新,那这天就不更新了吧!.

提前和追文的小伙伴们说一声!.

感谢在2023-12-1321:58:51~2023-12-1422:38: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天边月30瓶;找找曌瞾10瓶;星星的世界5瓶;一只团子呀、薇薇加菲猫2瓶;月神降临、我可能是一只鱼、沐笛、白皂樱、梦蝶。、68995134、随易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