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村口,公路旁有一个小房子,红砖垛起的简易房子,没有院子,房子周围堆满了整整齐齐的树枝,与其他村民的不大一样。一只大公鸡领着几个母鸡在院子里,时而追逐,时而“咯咯”的叠在一起。远处了一颗桐树上栓着一只山羊,山羊的旁边有两只白色的小羊蹦蹦跳跳。
一个老汉在院子里把捡来的树枝折断,一支一支的叠好。老汉穿一件看不出颜色的汗衫,敞开这个古铜色胸膛,戴一副眼镜,如果没有那个古董一样的宽边眼镜,他与一般的群众没有什么区别。
“老杨。”村主任叫道。
“哎,哎。是主任啊!”老汉对主任的到来显然不适应,多少年了,家里很少有客人,何况来的还是村主任。
“这是乡里的陈乡长,来看看你。”
“哦。”杨德章上下打量着陈放。
“进屋里坐吧!”杨德章邀请道。
“不进屋了,就在院子吧。”村主任说道,显然他知道,所谓的屋里,连一个坐的地方都没有,陈放扭头往屋里看了看,里面堆满了杂物,一张茶几上放了一个饭锅,还有一本厚厚的书。
“这几年过得好啊?大爷。”陈放说道。
“好,好着哩,你看这里有鸡、有羊、还种了两亩地。上级政策好啊。这种地不纳粮,古朝万辈子没有的事,今年就实现了,上级英明、上级伟大,真的英明伟大。”杨德章说着,看来他经常关心时事。
“咱老百姓的日子以后就好过了,以后不但不交粮,种地还有补贴,就是你种地国家给你钱。”
“真的?”杨德章不相信的说道。
“真的,国家正在拿具体方案。”
“那就更不得了啦。这要是过两年我去那边报到了,见到了早几年去世的老伙计,给他们说说,他们肯定是不信的,以为我真的是一个疯老头了。”杨德章怀疑的说道。
“看你身体好着哩,咋会过两年就会去那边,以后老年人都有补贴,就是年龄大的国家发钱,您就好好的过日子吧。”陈放说道“会有那好事?老了,就没有用了,不能给国家做贡献,还让国家发钱,成国家负担了。还是不要活那么久吧。”老杨“嘿嘿”笑着说。
“好好活,活出精彩,遇见合适的,我给你介绍一个老伴,听电视上说有人八十多了,还娶了一个二十八多的大学生,你还不到七十,能找一个十八的大闺女。”一直没有说话的村主任说道。
“不要取笑你叔了,马上就要进棺材了。”
“政策好了,你身体好,啥都不缺,就缺一个老伴。这叫补齐短板。”村主任“哈哈”
笑着说道。
陈放给老杨和村主任了一支烟,老杨大口的吸了一口。
“主任,你家里忙,就先回去吧,我和老杨叔聊一会儿。”陈放说道,村主任真的陈放来找老杨有事情,就知趣的站起来,说道:‘一会儿,不能走啊,我回家准备两个菜,咱俩喝两杯,你当乡长了,还没有给你祝贺。’“你回去吧,我一会儿回去,不在这里吃饭。”陈放推辞道,昨天晚上和张飞飞喝的酒多了,酒劲还没有下去,今天不能再喝了。不知道今天张飞飞是不是胃里难受。
村主任走了,短暂的沉默。“大爷,听说你是文革以前的大学生?”
“都过去了,过去了,不要再提了。”老杨嘴上说着,脸上现出了骄傲的神情。
“那时候的大学生不得了啊,全县一年就没有几个吧?”
“那还用说,那一年,全县就考上了俺们九个,那时候家里条件难,听说考上了,那时候年轻,有劲,去报到的时候,我一口气走了一百二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