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黄婆婆的功绩,配得上织女星。”
在主播这里,他们知道了很多出身微末的伟大人物。
但这位黄婆婆,她不是主播那时候的人,没有受过一点教育,从小的日子都是在苦难中长大。
这样一个在他们封建王朝随处可见的小民,也有坚韧的意志,聪明的头脑,和关爱家乡的心,用自己的能力,改变了家乡的生计。
从小生活在原本的家庭环境之中,尽管羡慕后世,但自己怎么也自信不起来的女孩子们眼神亮起。
原来出身如何也并不能决定一切,没有受过教育也不一定一事无成。
即使没有娘家,有个糟糕的婆家,活在这样一个世道,两鬓斑白了,也还是能靠自己的才华,做出自己的事业。
她没有家人,但是靠着自己和遇上的好心人,依旧可以活的很好,很伟大。
诸朝之中,不少文人骚客也惊叹道:“奇女子也!”
后世的牛玉琴对抗风沙,他们的黄婆婆也不输于她,甚至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松江的棉纺织业。
虽然黄道婆也是他们往后的人,但莫名的,他们接受了主播那边的划分,自觉把黄婆婆和自己都归入了封建社会。
曹植提笔写了一首《织女赋》,曹丕也默默写了一篇《献黄道婆文》。
人均文学达人的北宋就更不用说了,大家文思泉涌,等着哪天幸运的话把自己的新作品发给主播。
随着以后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工业的兴起,被主播带来的黄道婆的故事,也会仍然在诸朝一代代传唱。
[黄道婆不仅改善了乌泥泾和邻近地区人民的生活,更对明清两代江南农村、城镇的经济繁荣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