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诗词无用论(第1/4 页)
“樊若水年纪轻轻,便能做到收放有度,绵里藏针,谋而后动。今日若不是你之词,想来他也不会如此失态。”柴荣顿了顿,“此人若是再历练一番,等敛去锋芒,说不定二十年后又会是另一个王朴。没想到南唐之中也会有此风流人物,看来到底是我小觑了天下英雄,谁以为烟雨江南只会出无胆之类。”
柴宗训张大了嘴巴,半天都合不拢,想不到柴荣对樊若水评价这么大,似乎历史上樊若水除了进献《长江形势图》露了一个脸之外,后来几乎就没什么消息了。难道说赵匡胤识人不明,错过了这么一个治国安邦的大才。
听柴荣言语间的意思,似乎恨不得其能为自己所用般,柴宗训不得不提醒柴荣道:“父皇!你可得想清楚了。
“我听人家说他可是南唐新进的新科状元,又是人家南唐皇帝钦点的使者,你说是想要……”柴荣回过头来瞪了柴宗训一眼,打断道:“你莫非以为父皇上了年纪,老糊涂不成?你说的这些我又如何不知道?
“现在拉拢他,徒增嘲笑之外,又有何益处?”柴宗训不明白为何柴荣把事实看得如此清楚,还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是……现在走不到一起,不代表有以后没有可能,为父好不容易给你找着一个可以为相的人材,的确是有惜舍不得。也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凡事急容易反而不美……”
听柴荣似乎还是没有放弃拉拢的樊若水的打算,柴宗训听得心动之极,当初跟王朴学将相之道时,便知道这一相之才有多不容易,十万人之中也不见得会有一个。而且听柴荣似乎有办法的样子,岂会就这样错过了。
“父皇!你的意思是?”柴宗训试着问道,他也十分想从柴荣口中得知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让樊若水从南唐叛将过来大周。
“我就知道你小子不会不在意的。”两父子对视一笑,却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现阶段让樊若水效命大周,自然是半点儿可能都没有。但明日他返回南唐之时,便是转机的出现,也许南唐皇帝不会再信任他了。”
“父皇能否说得再清楚一些?”柴宗训心急火燎再次追问道。柴荣笑着摇了摇头,道:“你忘了日间你让非得他让在评价你的词的南唐新皇的诗究竟哪个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