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岑文本(2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570 字 2个月前
🎁美女直播

有官吏因为京察天下而被缉拿问罪,也有官吏因为京察天下而平步青云。

陈平安也在看两次总结。

其实,他自己的书房里面也有一个关于自己这十四年来的总结,几乎是每一年都会写一次。

其次,将作监那边也有总结,对于将作监这些年来进行了多少相关的研究,又发明出来多少的新物品、新工具等等。

有了总结,人才会有一些成就感。

有了成就感,才会有更大的动力。

就像是现在,李世民看着总结,只觉得自己还能再执政十五载。

李承乾看了总结,总想着自己如何延续大唐之辉煌。

不说超过父皇。

最起码,也要能够成为青史留名、文治武功的帝王。

大臣们看了,也没想到自己会建造出来这样一个盛世,更不敢想象这样的盛世是自己这些人一手缔造出来的。

自豪、骄傲、自信……。

李世民继续道:“诸卿,让尔等看看这三次规划、两次总结,还有现在的大唐之情况。”

“其缘由,乃是因为朕年事已高,心力不如以前。”

“这一年来,都是太子监国。”

“故此,明年的五年规划将会有太子主持,希望诸卿能够尽心尽力,辅佐一二。”

大臣们一听,松了一口气。

我们还以为陛下您要说,您年事已高,要退位让贤了呢。

毕竟,这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世民要是退位让贤了,朝中的一些大臣们也只能是跟着退了。

比如高士廉,这位其实年岁比李世民、房玄龄等人更大,身子骨还算是可以。

到现在还没退呢。

房玄龄现在都已经是告病在家,把尚书左仆射的位置让出来了。

挂了一个闲职,领着俸禄,还有国公的待遇,养活一家老小都没什么问题。

再加上,房遗直在礼部那边任职,也算是后继有人。

又或者是李靖,这位也是告病之后,挂了一个闲职,然后担任武学院的副院长。

在武学院那边教导学子们兵法呢。

李世民要是退位让贤,朝中很多跟着他一起大江山的大臣们,估计都要退下来。

好在,李世民并没有打算退位让贤,而是继续让李承乾监国。

不过,众人似乎又想到了当年,李世民一力让李承乾监国的那些话,古往今来,可有四十年的太子呼?

故此,明年的五年之后,也就是在贞观二十年,可能就会变天了吧?

不少人的心中这么想着。

明年的五年规划,由太子李承乾主持,然后以马周、温彦博、魏徵、戴胄、褚遂良、刘洎、高季辅等人辅佐。

这算是第三件事。

然后就是这贞观十五年,还有多少贞观十一年制定的五年规划的事情没有完成。

至此年关,应该要查漏补缺。

没有完成的,要重点去完成。

做的很好的,甚至是超过了预期的,可以继续保持。

如今之大唐有着天下十三道,一共是四百八十个州、两千多个县。

人口也来到了五千万余。

已经是恢复到了隋文帝时期的人口水平,甚至是比他那个时期还要繁荣,也还要昌盛。

毕竟,有了土豆和玉米,还有现在正在改良的红薯。

南方还有两季稻,还有梯田等。

粮食要比隋文帝时期还要多,养活五千万余的人口,要比隋文帝时期宽裕的多。

只不过,地方大,管理起来也就更为麻烦。

一个巡察使、按察使,还有每一年的京察天下,也都是朝廷监督地方,治理地方的手段。

这第五件事。

自然也就是今年的京察天下了。

李世民道:“以前岭南多瘴气,不适合人居住,后来为了安置百万流民,进行了开发。”

“如今可以说东南形胜之地,乃是我朝盛世之根基。”

“故此,今年的京察天下,视察东南、西南、东北这三大区域,尤为重要。”

大臣们一听,就知道重头戏来了。

今年的京察天下应该以何人为主使,这才是关键。

崔民干等人却心有戚戚。

因为最适合他们推举出来的王珪,如今已经是重病在身。

贞观十三年的时候,就因为一场大病,差一点儿病逝床榻。

好在药王孙思邈及时救治,这才得以保命。

可这一次的冬天,又因为风寒,导致一病不起了。

前不久,他们还在一起商讨如今的形式,现在却连这大朝会都无法参加了。

五姓之家,除了王珪还算得圣眷,他们这些人,已经逐渐失去了圣宠。

有人推举长孙无忌,也有人推举李勣,还有人推举戴胄……。

总之,四品大员以上,也就那么几个人。

有人已经是第三次、第四次京察天下了。

李世民环视一下,最后说道:“岑文本何在?”

如今已经是中书令的岑文本起身,躬身道:“臣在。”

李世民问道:“你对此番京察天下可有什么看法?”

岑文本沉思片刻,回道。

“陛下有意京察天下,以明察秋毫之末,见舆薪之微,此乃我朝之大幸,万民之福祉。臣不揣冒昧,谨以五策建言。”

“一曰:察民情,顺民心。”

“陛下京察天下,首在察民情,顺民心。臣以为,陛下应广开言路,使百姓得以畅所欲言,上达天听。陛下可设民情收集机构,定期收集百姓意见,对百姓之疾苦,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解决。如此,则民心可顺,天下可安。”

“二曰:选贤任能,以才治国”

“陛下京察天下,亦应选贤任能,以才治国。臣以为,陛下应不拘一格,选拔有德有才之士,使之各尽其才,各展其能。对于贪污腐败、无能之辈,应予以严惩,以儆效尤。如此,则朝廷清明,国家昌盛。”

“三曰: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陛下京察天下,还应重视教育,培养人才。臣以为,教育是立国之本,人才是治国之基。陛下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同时,陛下还应鼓励百姓自学成才,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此,则人才辈出,国家无忧。”

“四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陛下京察天下,更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臣以为,经济是国家之血脉,民生是国家之根本。陛下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鼓励农业、工业、商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时,陛下还应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如此,则经济繁荣,民生改善。”

“五曰:加强边防,维护和平”

“陛下京察天下,亦应加强边防,维护和平。”

“臣以为,边防是国家之屏障,和平是国家之基石。”

“陛下应加大对边防的投入,提高边防部队的战斗力,确保边疆的安全稳定。”

“同时,陛下还应积极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增进互信,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如此,则边疆安宁,国家无忧。”

李世民听完,大为高兴。

“此乃良策也!”

“朕便任你为京察天下之主使,由高季辅为副使,遣六部侍郎、御史台、大理寺等侍郎,组成京察天下的使团。”

“为朕京察天下!”

李世民这算是直接把京察天下的主使和副使给定下来了。

长孙无忌等人一听,就知道,李世民应该是早就选定了岑文本,此人以后怕是也会得到重用了。

岑文本躬身施礼道:“喏!臣定当幸不辱命!”

他也知道,这是一个机会。

像是长孙无忌、高士廉、李勣等人,这些年来京察天下几次,也是有着为圣人京察天下、安抚万民之功啊!